2020年3月24日星期二

項目管理 - 「踩單車」論

延續上周的篇章,不過在進一步寫溝通管理之前,先寫一個筆者在過去一年項目管理的實踐中領略的另一個理論。

在營運IT項目中,一般我們會將項目組的主要成員分為用戶團隊及IT人員,用戶團隊主要負責細化定義需求,IT人員則提供方案並且進行開發實施,再由用戶負責驗收,發現問題則由IT人員修復,重覆這個過程直至最終完成製成品上線。

在一個良性發展的項目組中,雙方在各個環節上其實互相依賴,除了在各自承擔的任務上盡力之外,在另一方進行之時亦協助對方,這樣的項目通常能夠快速推進。筆者想像以「踩單車」來形容這個過程,用戶團隊及IT人員就好像踩單車的左右腳,雖然各自努力,但一人一步單車就會向前進,交互愈頻密則前進速度愈快,這個理論即使對非IT的項目也適用。

特別要用「踩單車」來形容做項目的原因,是因為踩單車過程需要雙腳都出力,才能推動單車,不是說缺少任何一方一定不行,只是說另一方會費更大的力才達到效果,對整體機構來說不合符效益。

事實上,筆者過去見過不少項目中出現用戶和IT團隊不和的情況,項目中浪費大量時間互相指責。在一些極端情況,項目中用戶團隊甚至乎放棄找IT團隊參與,直接與外部廠商談需求,指望這樣項目可以運作更快。這樣的情況特別容易發生在一些新科技項目上,IT部門本身沒有特定團隊負責,用戶一心打算能獨力推進項目,或者找些consultant 幫助就可。

在過去經驗中,用戶與IT團隊各自行事,一般也沒有好結果,最常發生的情況是項目初期評估不足,例如沒有就硬件、網絡及系統安全等需求作出考慮,導致項目在初期好像是快速推進,但在中後期問題卻陸續湧現,例如新系統難於與現有系統對接,或者出現system performance 問題,投產後的系統維護亦遇到重重困難。

另一種極端情況則是只考慮想替換老舊系統,例如廠商不再提供維護的系統,但用戶則不太投入參與。這樣由IT獨力做出來的製成品也不會真正符合用戶所需,系統是換了,但感覺換之後比之前的更不好用,最好的情況是跟之前的做得很接近,但卻沒有借換代的機會提升效能。最重要問題是這樣的項目,連拿個UAT signoff 也難,這會讓IT人員對工作失去熱誠也沒有成就感。

在進行項目中,筆者一直強調的是用戶和IT團隊同心合力,align 大家的priority,包括項目目標、範圍、實施方案,以至大家投入的資源及timeline,這樣的項目做起來會更為順暢,像「踩單車」般共同努力推進項目。而在項目過程中,亦需要持續檢視左右腳的施力及效能,以確保能及早發現出問題的地方作出修正。在一些更大型的項目中,實則上項目並不是只有一架單車運作,而是多架單車並行推動項目(類似情況請參閱「跑馬仔」篇章),這種情況下項目經理更需要同時兼顧看著多架單車的情況。

另一方面,筆者一直創造的是用戶及IT成員互相信任,可放心直接對話的氛圍,讓左右腳可互相配合。這是提升項目中溝通效率的重要方法,下周的篇章會進一步寫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