踏入2021年5月,娛樂圈最紅熱話,相信除了Mirror 開演唱會,應該要到《Error 自肥企画》了。
在互聯網媒體的出現和廣泛流行下,現在真的已經甚少看電視節目,會看的通常也是用App看重溫,但今次卻是"Live" 看了一次電視綜藝節目。看《自肥企画》,欣賞的除了是Error的賣力演出,更欣賞制作團隊善用資源和創意,創造價值的能力,正正符合新世代項目管理的必備條件。
無疑,制作《自肥企画》絕對是一個項目。制作範圍為15集的節目 (Scope),有限的制作時間 (Schedule),有限的Budget和團隊人力資源 (Resources),即要面對傳統項目管理的所謂鐵三角,互為制限。制作團隊自稱為「無制限OT編集団」,可能也是有這個願景,努力尋求突破限制。
欣賞制作團隊有很多原因,以創意突破資源限制絕對是一大原因。一般人會簡單以為,要想項目團隊做得更好,只要給多點資源 (Budget) 就行,例如網上也有不少留言會想李澤楷給多點預算ViuTV,或想金生、魯生給預算給制作組。但現實是,無論身處任何一個企業,資源有限本身是必然存在,就算不計營運成本或要向股東交代,企業本身每天也會有不同的機會出現,需要向不同項目押注。如果把預算過份投入單一項目,結果反而會是拖累其它項目的機會,不利企業整體發展。
面對資源限制,團隊並沒有因此退縮,反而努力善用獲分配資源,以創意 (或OT?) 搭救,「死亡恆星」就是一例,創意及視覺效果十足,卻肯定是低成本投入。反觀一些在社會工作十多年,卻已習慣使用傳統項目管理工具的團隊,一遇到資源瓶頸,立即就以此作為原因Cut Scope,或者拖長項目時間,或者以「等、靠、要」的思維,set 個task dependency 在自己不能控制的地方以求開脫,處處為項目設限。究竟這些是真正的依賴,還是給自己不能做得更好的理由,值得每個項目團隊反思。
另一點欣賞團隊,是團隊發現及創造價值的能力。真正的價值不容易被發現,尤其是在工業革命後,明明技術能力上未有條件收集足夠的數據,卻又勉強想用共通指標為各種不同的業務評價,造成了很多膚淺的數字比較遊戲,或設定沒有實際意義的KPI,而社會卻已普遍接納這種生態。不說學校教育中求學是求分數,社會上KOL 也是求Like 數 (或follower 數),投資習慣用公司股價去評判公司價值,企業內部也用ROI 看業務是否值得投資,因此而埋沒了不少機遇。
在同一個可說是十分荒謬的計分制度下,《自肥企画》要面對收視壓力是必然的,但團隊憑藉想造好節目的信念,開僻新的路徑,線上線下的宣傳攻勢,吸引香港觀眾重新追看電視節目,並且加入討論,正正也是新世代項目管理或產品策略中所強調的反饋迴路 (Feedback Loop)。觀眾欣賞節目,社交媒體上的討論,希望參與其中讓節目變得更好,喝啤酒會想喝藍妹,食薯片會想食熱浪,主持人的人氣提升,團隊的工作能力得到讚賞,吸引更多廣告客戶,這些能不能用舊有的計分標準去評價?當然可以,但肯定不足,技術上也收集不到足夠的數據可進行比較。但不管現時收視點的計算是否仍然有效,節目是否已達完美,毋需置疑的是,公司管理層一定會對團隊有信心,願意投資在團隊下次的節目/項目上。
能夠有下個phase,代表團隊可以有進一步發展的機會,這在任何時代的世界都很重要。新世代的項目管理思維,除要求項目在一般情況下遵照一些規條(如不要隨便加Scope,或要在預算內完成計劃),更需要團隊有長線發展的產品思維,那即便項目過程中發現有些願景不能在一時間實現,也可望在條件成熟機會出現時再發展。例如「掘洞」的整人環節,原來是3年前已經有的想法,但當時項目擁有的資源不容許該想法付諸實行,到今次在《自肥企画》中以「鳳凰不死鳥」的包裝出現,對觀眾來說肯定是一個驚喜,「笑到停唔倒」。
以產品思維作為項目管理的核心,也可以幫助項目團隊進行決策,度過一些難關。例如在項目過程中,如何選擇在同樣的資源和時間限制下,採納優先處理最有價值的需求 (炸生bear?) 或解決哪些問題,並且隨機應變。反觀傳統的項目管理,明明知道現實世界是充滿變數,也持續會有新的機遇出現,卻仍然妄想項目可以預先制定周詳計劃,寧願花費龐大時間進行規劃,然後一切按計劃進行,並且在中途禁止作出任何改變,或一有改變即延長項目時間。這樣的項目管理模式,項目一定也是可以做完的,也可交付原計劃中的deliverables,是否在預算時間和budget下交付則是另一回事,最後交付的也不一定還有價值。
在節目最終回中,制作團隊提出了產品發展更遠大的願景,在現時的社會氣氛下可說是非常大膽。最終回末段的對話提到,「片段化嘅零碎娛樂,令大家習慣覺得任何意念可以喺幾分鐘或者幾十秒之內表達」,「慢慢所有人都唔能夠再有專注力,承載重大意念」,而制作團隊的願景,是要「用節目凝聚同埋補完專注力」,「對抗零碎娛樂」。零碎娛樂指的是什麼?是那些「缺乏前文後理,了無意義」的娛樂片段 (「邊度多左個噴水池」?)。看清楚哪些網媒是在炒作新聞吸睛,讓人沉迷,或借此逃避現實,制作團隊更宏大的願景,是要借「娛樂」本身讓人恢復體力,「可以不按牌理咁歡笑」,對未來恢復希望,特別是要「張開眼睛活著」。
欣賞制作團隊,不得不提的也是非常欣賞Mike導 (Project Manager?) 。鏡頭上,無論是他建立團隊的能力,重視團隊精神,或是勇於為團隊的作品承擔壓力和責任 (e.g. 花姐Error遊雪地一幕),團隊是互相指責卸責還是齊心合力,都是判斷是否優秀 Project Manager 的差異因素。當然還有Mike導本身的domain knowledge,思考和自我反省的個人能力。如果還有人以為整張task list,每個task 旁邊放上人名、加個時間,然後定期望一下是否在進行中有沒有delay,就算是在做Project Manager,就真的請「張開眼睛」,看一看真正的 Project Manager 需具備什麼特質。
回想自己最初寫這個blog,原意是希望讓更多人接觸項目管理的理論,可以建立團隊去處理和解決問題,或者至少不要在參與做項目時製造新的問題也是好的。但是,現實的問題錯踪複雜,而且受不少利益團體左右,很容易令人困惑、失望、心灰意冷,繼而用了錯誤的方式去「解決」。特別想提的是節目最終回末段的對話,「世界其實唔係有咁多制肘」,「世界其實唔係有咁多痛楚」,對於那些經常控訴社會或上一代的人,請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也在用「等、靠、要」的思維,把問題推給別人,為自己不想努力解決問題而找藉口開脫。正如對話也提到,「只要一日仲留喺呢片土地上,每一個人都用自己嘅方式,喺自己嘅崗位戰鬥」,每個人都努力,就有望可以成功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