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4月21日星期四

產品思維推動業務轉型

不少機構在運營的過程中,都會遇到運營效率不高,很多時縱使已有大量資源投放,但效果成效也不顯著的情況。

就以香港第五波的疫情為例,數字上看雖已投放大量資源,但無論從物資、人手、資訊發佈、數據統計到整體抗疫手法,都可看出不少系統性的缺陷,出現事倍功半的情況。

除了處理疫情,對於政府施政上或一些社會上存在的問題,都與業務運營的做法方式有關。筆者認為,公營機構雖與私營機構不同,但同樣可以透過推廣產品思維推動轉型,以下是一些可以考慮的方向。

一、強調運營和項目並重

前文提到,不少傳統機構都會在精簡架構的過程中,出現把團隊精簡至最少,甚至只留下運營人員的問題,或者部門以運營為目標的情況。

部門只有運營人員而沒有項目團隊,影響的是部門持續發展的能力,難以透過小型項目推動優化,預到大型技術項目更需要透過外包形式進行整體項目管理,增加不少開支之餘,亦出現項目沒有延續性的問題。

解決方向,是要以建立長期項目隊伍為目標,並與運營並行。機構可以透過合理增加項目資源的投放,或鼓勵運營人員轉型,並且持續衡量運營和項目的投入比例,推動改革。

二、梳理政策和流程的主體責任

機構內任何的政策、管理辦法或流程,或是所使用的系統,通常都涉及多部門參與,但必須要強調有承擔主體責任的業務實體,並由相關業務實體推動政策和流程的持續優化。

機構應確保關於主體責任的資料在機構內部具足夠透明度,容許跨業務條線之間能掌握互相之間的權責職能範圍,並盡量確保職能不重叠或模糊不清,以便各部門厘清自身的主體責任,或在日常中加強跨部門協作。

而對公營機構而言,更應推動主體責任對公眾開放透明,培養公眾對各政府部門職能的認識,推動公眾參與政策制定。更理想的做法是推動各部門提供直接意見反饋途徑,可讓公眾的意見直達部門而非經由多層傳遞。

三、推動開放融合的組織文化

機構在逐步發展壯大的同事,業務產品會變得愈發複雜,基於實際需要,會自然組成部門架構,分管各項職能,但也容易造成部門豎井。

要避免部門各自為政,除了第二點提的主體責任外,機構更應推動各部門對內對外的開放融合,向外賦能之餘亦多借助外力協助,部門之間加強協作。

要注意的是,開放融合的文化,仍然強調各個業務實體承擔其主體責任,不會因為跨團隊項目組出現,就變成責任共擔或大家都不需負責的情況。

四、業務主體對標同業,定期檢討效能

對私營機構而言,衡量自身業務效能和市場競爭力是必不可少。衡量時,除了關注機構整體的綜合實力,更應以產品維度對標同業,定期檢討各產品的效能和市場排行,定性產品的存在價值及是否繼續投放資源。

而對公營機構而言,同類服務可能甚少甚至不可能在同區市場上找到,但也可以透過跨國或其它地區的同類服務作對比,衡量自身的效能。

當然,公營機構的服務一般都不是可因為效能低就放棄經營的,可能的做法是強調績效評審,替換績效低下的主責單位等。

五、推動流程電子化、無紙化

在近十多年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,底層技術已經發展得相當純熟,但即使在先進國家或大型機構,仍然有不少業務流程是在使用二三十年前的老舊技術。

就以今天政府和不少商業機構為例,流程維持使用紙張、簽名只接受手寫簽,文件通過Fax或郵寄傳遞,付款只接受現金,這樣的例子真的是多不勝數。私營機構這樣做,效率低下自然的會受市場淘汰,但公營機構的獨有唯一性,卻會導致效率長期持續低下!

對於公營機構而言,梳理現存流程中的所有紙質流程,規劃電子化路徑,最少完成無紙化,是必須執行的第一步,用紙張使用比例作為衡量績效的一個指標,也是可行方法。

六、強調數據的重要性

資訊系統的出現,讓機構開始有方法可以透過系統,定制化管理運營流程,減少人為出錯,也讓一些流程的操作變得自動化,增加不少效率。

在數字化的年代,我們除了強調電子化,更要強調業務過程中的數據收集,例如流程的使用量,流程各節點的平均所需時間,以便可用數據作為決策的一部份。

收集運營數據,重點不在於收集多少,而是在於如何使用。哪些業務收益更多,哪些業務效率低下,業務可以如何優化,都可以從數據中得到洞察。

七、梳理技術架構,推動技術與業務融合

一般而言,一些大型機構都會設有IT 部門,管理和維護機構內部使用的大小系統。但隨着業務發展,也會出現技術架構愈發複雜的情況,系統之間關係千絲萬縷,多個系統職能相近或重覆開發也時有發生。

透過全機構的系統和技術梳理,並與業務對齊,定位各系統的對應主體業務,是一個有效梳理技術架構的做法。

而對於一些沒有集中IT 部門的機構例如政府,系統分散由不同部門自行承擔,最大的問題是技術孤島,則應以系統互聯互通的目標,可能需要獨立的架構管理團隊推動梳理工作。

八、引入和推廣辦公協作軟件

對於跨部門協作而言,機構引進一些辦公協作軟件,絕對是可提升的效率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。

這裏所指的辦公協作軟件,特別是包括機構內部使用的即時通訊軟件,線上會議軟件,可確保相關數據在內聯網傳輸,增加通訊效率之餘亦保障數據安全。

透過引入即時通訊軟件,員工在內部即可方便進行溝通,不需要使用電郵的規範,也避免了電話必須等人接聽,讓溝通變得簡便,加強員工之間協作。機構亦可按情況考慮把通訊紀錄作為業務流程上的証明,讓流程變得更簡便。

另一方面,機構也可引進流程審批或公文簽字軟件,協助推動內部流程和審批的電子化或數字化。

九、人員培訓

縱觀以上各點,圍繞的都是制度、架構、或系統上的轉型,而產品思維的一個核心重點,就是人的轉型。

對於任何機構的運營和發展,人都是一個主要元素,也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元素。以人為本,對客戶是這樣,對內部員工也應該是這樣。

透過加強人員培訓,培養推廣產品思維,可以協助機構設計出更以人為本的業務流程,並且在運營中加入持續發展的元素。